住在台灣的你一定可以理解那種「地很貴、房更貴」的焦慮,都更龜速、土地因產權關係被劃分得破碎、地小到只能蓋停車位……這些社會問題其實在盧森堡也有。盧森堡作為歐洲最富裕的國家,每年需要 7,000 戶新住宅,但供給卻始終追不上需求,在這個背景下,盧森堡正式迎來第一座 3D 列印住宅「Tiny House LUX」,它試圖用建築設計與科技的結合,回答長年存在的社會議題:小土地能否蓋出真正能住的好房子?

Final photography by BoyPlaysNice. Proces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Coral Architects and ODA Architects.
Tiny House LUX 的亮點不只是小,而是怎麼蓋。建築設計師 Bujar Hasani 與 Cor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合作,把完整建築模型轉為可列印的數位路徑,再由移動式機械手臂在現地一層層堆疊出房子的外牆。而且跟許多國家使用進口乾配料不同,這座 3D 列印宅使用的是當地混凝土廠的標準混凝土,不僅降低成本、減少運輸碳排放,也象徵 3D 列印科技可以貼近在地市場,並非都要依賴昂貴的特殊材料。

雖然扣除牆壁後的使用面積只有 47 平方公尺,Tiny House LUX 的空間卻令人感到寬敞,這是由於長向視線貫穿前後,搭配水平紋理的 3D 列印牆面,讓小宅設計呈現延伸感。木質調加上灰白混凝土的材質層次,使室內充滿簡約美感,而多款設計家具的應用,如 Cocon 椅、UM 吧台椅等,則讓小宅散發現代俐落的生活氣質。


Tiny House LUX 也顧及到住宅的環保永續性,包含使用礦物性保溫層、屋頂太陽能、薄膜地暖、南向採光,更以木質平台搭配螺旋基樁,代替傳統混凝土地基,大幅降低碳排放量,並具備未來可拆解與移動的可能性,完美融入循環建築思維。

Tiny House LUX 列印外牆只需要花一週,全棟從基礎到完工僅四週,而且包含浴室壁龕、馬桶後方管線空間等細節,也都直接列印成形,減少後續切割或補土的工程時間,整體流程更精準、省時又省料。對盧森堡來說,這座小宅設計示範了如何把被忽略的小塊土地,轉變成高效能住宅,而在台灣,未來若能導入類似的 3D 列印建築設計,不僅可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,也能降低工期與成本,讓更多人住得起、住得好。


Want More: 【專欄報導 vol.01】喝咖啡也能做環保?3D 列印的矽膠摺疊環保杯,終止每年上千億的「杯具」 Switch 2 玩家必備神器:3D 列印麥當勞薯條架,讓遊戲零中斷!
Source:Design Milk、Archello、ODA Architects、Cor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
Editor:Andre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