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: 生活風格欲

俄羅斯 8.8 強震掀海嘯:台灣海嘯高風險地區 & 自救避難指南

俄羅斯堪察加外海今天發生規模 8.8 的淺層地震,瞬間引發太平洋多國的海嘯警報(tsunami warning),包含日本、美國與台灣都在警戒範圍。這次地震讓許多人聯想到龍樹諒的「7 月 5 日海嘯預言」,認為預言似乎成真,但實際情況顯示,雖然地震威力驚人,海嘯規模和網傳的內容仍有明顯差異。不過,身在台灣的我們還是要特別注意海嘯地震的威脅,以下將整理台灣會不會發生海嘯?海嘯來了怎麼辦?

歷史上,台灣曾出現過多起疑似海嘯記錄,最嚴重的一次是 1867 年基隆海嘯,造成數百人罹難。研究顯示,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,海嘯風險集中在東北沿岸(基隆、蘭陽平原)和西南沿岸(高雄、台南一帶),如果馬尼拉海溝發生規模 9.0 以上地震,最快 10 分鐘就會抵達南台灣。即便多數專家認為台灣由於地形因素,發生海嘯的機率不高,但仍不能掉以輕心。

All images courtesy of Pexels

當海嘯警報響起時,第一時間要往距離海岸較遠的高地,或堅固建築的高樓層撤離,請避免使用車輛,以免塞在車陣中受困。若時間來不及,應抓緊固定物或尋找漂浮物自保,然後觀察海嘯徵兆也很重要:當發現海水突然大幅退去、露出海床或浪頭快速湧來,應立即逃至高處。切記海嘯不只一波,必須等到警報解除後,才能返回低窪區域。此外,隨身攜帶簡易「避難包」與防災用品,能在緊急時刻爭取更多生存機會。

海嘯形成通常源於海底地震,導致水體大量擾動,波速在深海可達噴射機速度,靠近海岸時則會因地形堆高形成「水牆」。中央氣象署分析,80% 的海嘯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,台灣就身處其中,然後很多專家也呼籲,建立完善的地震和海嘯預警系統,並結合教育演練,能在災害來臨時挽救更多生命。這次俄羅斯海嘯事件再次提醒我們:防患未然才是面對大自然威脅的最佳策略。

Want More:
地震頻繁免驚!2025 避難包必備清單、哪裡買一次搞定
紐約設計週展出兼作救生艇的「漂浮沙發」,巧妙諷刺氣候變遷下的貧富差距

Source:Yahoo奇摩新聞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技大觀園PanSci 泛科學屏東防災資訊整合平台
Editor:Andrew

Andrew